上一页|1|2|3|4|上一页
/4页

主题:“以房养老”究竟用房子养活谁 岳母的另类思考

发表于2013-09-26

 当电视上在播放以房养老的新闻时,岳母也在看电视。听到“以房养老”四个字,岳母就问我这是怎么回事,是不是说有了房子,政府每个月会给多发一些钱,然后过世之后这房子就归政府?我赶紧向岳母解释“以房养老”的专业术语,并问她愿不愿意这么做。


作为一个前银行员工,岳母马上就明白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怎么回事。但是愿不愿意将住房抵押给银行,岳母还是很犹豫。岳母今年66岁,十多年前从银行退休,每月从社保领取2400多元的退休金之外,还能在退休前的工作单位领取1000多元的补贴——当年她所在的单位是一家银行,因此会有这些待遇。

 

发表于2013-09-26


岳母岳父每月的退休金加起来大约在6000元左右,这样的收入当然谈不上丰裕,但是也无需为柴米油盐而发愁。不过对于是否采用“以房养老”问题,他们还是犹豫。对他们来说,将那个100平米的房子抵押给银行后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,每个月多出来近1万元的收入该怎么花?



每个月能够增加1万元的收入当然是好事,不过这么大的一笔资金对于他们来说倒是有点不习惯。对他们来说,这辈子过惯了节俭日子——买什么东西都是货比三家,很少下馆子,外出旅游也是挑的酒店。如果真的每个月给他们多出这么多钱,他们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花。思考再三,岳母说,我们才不会“以房养老”把房子抵押给银行,我们这辈子总得给你们留下点什么。除非你们现在想买个大房子,每月差1万的按揭款。

发表于2013-09-26

听到岳母说出这样的理由,感动之余,我更有些感慨。我们家的工资收入在这个城市也不算低,一年能过50万。这个数目听起来不算少,但是由于在上海生活成本较高,而且我们还在筹划买一个更大的房子,因此剩余的资金也不是很多。岳母经常来上海照顾我们,对我们想买房子的想法早已经了然于胸,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决定。

不过,我们能够接受他们的这个心意吗?当然不会。因为每月增加1万的收入对我们目前的生活并没有明显的改善,但如果把这钱花在他们身上,就会有明显的变化——至少从目前来看,1万元就可以增加一个国内旅行目的地,而且可以保证这个旅行的品质不会太低。


为什么他们不愿意接受以房养老的这种方式?从媒体的报道来看,绝大多数人都把这方面的原因归结到法律方面——70年的权限制,还有银行的信用体制等方面。不过从我岳母的反应来看,我觉得以上这些问题都不是主要,更大的障碍在于以房养老和他们的习惯不一致。


正如我前面所说,对于目前的退休人群而言,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从贫困中过来,他们过往的生活习惯决定了在退休后也会保持与往常一样的习惯。以房养老意味着他们每个月会增加一笔巨款,在以往,他们积累下的财富都是给子女们准备,比如说给子女买房——据报道绝大多数子女买房时都需要父母支付一大部分首付。如果真的实施了反向住房按揭,估计绝大多数的父母也会把这笔钱给子女,就像我岳母对我说的“除非你要买一个更大的房子,每月差1万的按揭款”。既然都是要给子女,为什么不给一套房子呢?

发表于2013-09-26

岳母的这个想法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“以房养老”这个概念。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而言,房子并不是用来养老,而是作为一项可以传给子女的重大资产。当然,父母的资产传给子女也无可厚非,这在全各地都是如此。以房养老的出现,意味着传统在此中断:一方面,对绝大多数的父母而言,自己的日常生活并不需要这么一笔额外的资金;另一方面,这会让房子完全成为自己的资产,而和自己的子女无关。


但在现实生活中,子女从来不会在房产等问题上缺席。估计绝大多数的子女无法忍受父母将房产向银行反向抵押,为什么其他人可以从父母手中继承一套房子,而我家的父母却将其抵押给银行,而自己却在外面风流快活?尽管中国有“养儿防老”的传统,但是从现实来看,儿子的养老功能已经逐渐被社会化的养老体系所取代,子女不再是“防老”的工具,相反,父母才是子女的靠山,是子女最可靠的衣食来源,媒体上我们经常见到有各种对“啃老族”的批评,但事实上我们或多或少都是一定程度的“啃老一族”:把小孩交给父母照看——不给父母支付薪资,同时还要父母名下的资产都归由子女。


这种现象并不是少数。从这个视角来看,以房养老所遭遇的最大挑战并不是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风险,而是来自于子女的挑战,如果子女买房的首付款是需要从父母手中获得时,你还能指望子女同意父母以房养老?从这个意义上说,“以房养子”才是当下中国绝大多数父子关系的真实写照,正是它阻碍了“以房养老”这个金融产品在中国的实施,让父母的退休生活千篇一律。


“以房养老”能否解决中国人口魔咒?

发表于2013-09-26

以房养老”能否解决中国人口魔咒?


中国国务院要求明年全国试点以房养老,不少“丁克族”表示欢迎,而老年人多反对。


前日,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对外公布,明确提出了鼓励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,通过以房养老解决养老资金难题。不少人认为这一措施对于没有孩子的丁克族来说是一件好事,但一些老人却担心,房子最终给了银行儿女会不高兴。还有网友质疑缴纳的养老金是否还有效用。


著名经济学家滕泰在《民富论:新供给主义百年强国路》中阐述了中国人口魔咒的原委。


发表于2013-09-26

2020年,人口魔咒会降临中国吗


有人通过对比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,得出结论:现在的日本很可能是20年后中国的缩影。


这是不是危言耸听?


据OECD预测,到2030年,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,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!


根据联合国数据预测,中国203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6.5%左右,中国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;到2035年,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%,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。


如果维持现有的人口政策,中国将加速奔向人口老龄化,并不可避免地进入深度人口老龄化社会!


发表于2013-09-26

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只比日本晚30年——日本经济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起飞,而中国经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提速;日本经济从1990年开始至今都处于长期衰退中,如果重复日本的人口老龄化故事,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从2020年开始就步入低速增长阶段呢?


比日本老龄化社会更可怕的是,中国人口老龄化不仅意味着人口红利丧失和经济增速的下滑,更为可怕的是中国没有日本的人均富裕程度,即使再过10年,中国人均收入和存量财富拥有量也远远赶不上1990年的日本。日本人可以在经济零增长的情况下,长期过着富裕悠闲的生活,中国,能吗?

发表于2013-09-26


历史告诉我们,短暂的人口增速下降可以调节人口与资源的关系,让不堪重负的国家缓口气、歇下脚,但是长期人口增长停滞则意味着不可避免的国力衰败。


当前中国人口生育率的下降已经影响到适龄参军入伍人数。而与中国有边界争端的邻国印度却是朝气蓬勃,近年每年出生人口差不多是中国的两倍。联合国等多家机构均预测,2040年中国劳动人口与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是2.25∶1,而印度是5.5∶1,到时候不但印度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,中印的国防力量对比也可能逆转。

发表于2013-09-26

或许正因此,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才说“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,有一个因素是至关重要的,那就是计划生育政策。这个政策不改,中国就无法维持近年来的高经济增长率。中国现在的人口生育率低于正常的人口换代速度,老年人正在迅速增多。这项人口政策必须尽快改变。”


中国的人口问题,事实真的像科斯说的那么简单吗?


发表于2013-09-26

中国式的。。。

上一页|1|2|3|4|上一页
/4页